女“产业村长”上岗 带着村民同致富
在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,村民们不管是想在家门口打工、学技术,或是想跟着产业村长干,都可以去找宋凤萍。今年4月,宋凤萍成为了首批聘任的五华县产业村长。
在梅州市五华县琴江园油茶产业基地,宋凤萍带着记者钻进了她的万亩油茶林里。虽是冬天,但这里一株株的油茶树依然绿油油的,虽然枝头的油茶花已经谢了,但宋凤萍说,油茶花谢后包裹着枝头能保温,来年春天,枝头就会长出一个个圆溜溜的油茶果来。
宋凤萍经营的五华琴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从事高山油茶种植、茶油深加工产业。目前,公司年产油茶果350万斤,产值1500多万元,是一家集油茶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林业龙头企业。除了是企业负责人,今年4月,宋凤萍又有了一个新身份——首批五华县产业村长,聘期3年。何谓“产业村长”呢?宋凤萍给记者捧出了两捧油茶果。
【记者钧茹:我现在手里拿的,这边的就是昨天刚从村民手里收过来的油茶果,这一边是基地通过统一管理和品种改良之后,自己种出来的油茶果。我们肉眼可见,这边村民那边收购过来的是大小参差不齐,但是基地改良过的个个都是个头饱满,感觉不太像是同一个东西了,具体这有什么区别,我们问问宋总。这个可以放地上,踩一踩就清楚了,这些都是没有(果仁)的,这个是果仁是吗,对,它们是白色的,返白的,我们基地的(果仁)个个很饱满,对,这个肉眼可见的(区别)一个那么小,一个那么大,拿去榨油的话,出油率是如何?(农户收购来的)一百斤茶籽可能产油15斤油最多,就是基地的能产到25斤,是,23-25斤。你看,很明显的,说明技术很重要,是,这都离不开技术。】
宋凤萍曾是大城市里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,为了方便照顾家里,她辞职回家,成了照顾老小的一名“客家大嫂”。创业之初,她不但体会到了返乡人的艰辛,同时也看到了传统农业的诸多短板,其中,因技术落后,制约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,因不懂市场,农民辛苦种植的农产品销不出去。
【五华县产业村长 宋凤萍:蔬菜这一块,我们也是走差异化,老百姓现在种的大白菜、胡萝卜我就没有种,种了有四种菜在全县发动的,一个是桑芽菜、龙须菜、夜兰花和树仔菜,在目前来说,梅州还有没有规模化种植的。】
目前,宋凤萍与自己的弟弟正着力打造蔬菜生产加工基地,采用“专业公司+村委+农户+示范基地”的模式整合了350亩撂荒地,打造了5个村级蔬菜种植基地。
【宋凤萍:作为一个企业带头人,我自己一边发展也是跟我身边的工人(说),我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也可以自己去发展一些东西/确确实实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,又确实想做的,我们在提供种苗方面先垫付,肥料也可以先帮他们。】
原来,产业村长正是要将一群懂技术、懂市场、懂农业的“优质人才”推选出来做“村长”,科学谋划乡村产业,结合自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。宋凤萍说,产业村长就是要带着村民一起解决产业中的人才、技术和市场的问题。
【五华县产业村长 宋凤萍:村长这个名词,既有压力也是动力,但是,责任更大了,我想着那么多荒山,能够带动大家,复耕后能消灭更多的荒地荒山,种有价值的东西产生价值。】
琴口村村民黄元丽早年在汕头打工,为了照顾家里,返乡后跟着宋凤萍干,目前是基地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【村民 黄元丽:如果我管理好,我又能拿到4千多元,如果我采摘茶籽一天两百块钱,一个月能摘6千块钱,5千到6千差不多。】【村民 刘丽红:油茶的活基本上是下半年10月份开始开摘,一般摘一个月左右,因为就在家(上班),照顾家比较方便,老人家,小孩子都在这里,在家里上班都比较方便。】
【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党总支书记 宋红根:桑芽菜目前有一千多亩,带动周边的群众有三百多人,解决了就业(问题),就业就在家门口,对农户做工每年增收本人收益就有3万多元,村里增收集约土地收入有7万多元,我感觉这两个产业进驻我们琴口村,大大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家致富之路。】
像宋凤萍这样的带着村民搞事业的“产业村长”,在五华县还有不少。五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“产业村长”工作,目前全县聘请237人次“产业村长”,累计带动3000多农户就业,促进茶叶、柚子、水稻等本地特色产业发展。
相信在“产业村长”的带动下,农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宽,日子越过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