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的味道 端午品尝客家美味灰水粽
无线梅州
2024-06-14 21:14:45
端午假期的第一天,大街小巷里粽香四溢,各式各样的粽子开始大量上市。具有客家风味的传统“灰水粽”虽然没有馅料,却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,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?
在大埔县湖寮县城老街的一家客家特产店内,一串串碧绿饱满的粽子挂在竹竿上。另一边,年近七旬的罗阿姨一双巧手上下翻转,几秒钟功夫就把糯米包成了棱角分明的粽子。罗阿姨告诉记者,以前她在大城市包粽子卖,现在虽然年纪大了,但是手艺可一点也不生疏。
【罗阿姨: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包粽子了,这样过端午节的时候才更多人知道有灰水粽,半天能包300个,包一整天的话有六七百个。】
罗阿姨所说的“灰水粽”,也就是碱水粽,是广东客家地区端午节的传统小吃。之所以叫“灰水粽”,是因为这种粽子所用的碱水并非食用碱,而是草木灰。因此,客家人为了包灰水粽,总会提前上山寻找“布惊树”,再拿回家烧制成灰,用过滤出来的灰水浸泡糯米,这样浸泡过的糯米会呈淡黄色,能让粽子在常温下保存较长的时间。
【罗阿姨:五月节我们都包布惊灰水粽,布惊树砍回来烧成灰,等它冷却沉淀,然后熬成灰水用来浸泡糯米。浸泡后这个米就会变得香香的,这样蒸好的粽子是很软糯,跟放食用碱的粽子是不一样的。】
灰水制作而成的粽子色泽金黄,特别好看,客家人喜欢直接蘸着白糖吃,或者搭配蜂蜜,吃起来软而香甜,糯而不腻,带有淡淡的清香。这种制作方法虽然繁琐,但是却能够让粽子更加美味可口。
如今,传统的布惊灰水粽不仅仅在大埔县城的街头巷尾出售,而是有更多的商家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和便利的运输条件,把粽子卖到了更远的地方,让在外漂泊的游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吃到记忆中的家乡味道。